珞珈诉讼法律网-洪浩
你好,欢迎光临珞珈诉讼法律网
收藏我们 | 设为首页

 

诉讼研究中心

洪浩

作者:珞珈诉讼法律网  来源:本站   已浏览【】次



一、基本情况

洪浩,男,汉族,1967年生,湖北黄梅人,法学博士(后)。1987年起先后任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系主任2003起),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2007起);期间在湖北省随州市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有过短暂工作经历。

现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起),系武汉大学诉讼法学科博士点创始人之一。 

、教育背景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本科;

1989年9月至1992年2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

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2005年11月至2008年6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后。 

 

三、研究领域

诉讼法学(含证据法学) 

 

四、学术兼职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理事;

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

湖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高级人民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武汉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五、 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 《论建立纪委监委与党委政法委办理司法腐败案件联系协调机制》,载《河北法学》2024年第8期,CSSCI扩展版。

2.《刑事诉讼法第七条适用主体的发展完善》,载《上海法治报》202456B1版。

3.《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原则 推进新时代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载《政法论丛》2024年第1期,CSSCI。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4期转载。同时,该文被《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4年第5期全文转载

4.《以庭审为中心,首要扭转控辩失衡之现状》,载《上海法治报》202391B7版。

5.《以审查起诉为枢纽: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的制度路径》,载《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6.《突破与形塑:论检察机关核准不起诉》,载《荆楚法学》2022年第4期。

7.《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责任制度体系化研究——以建立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衔接机制为视角》,《人民检察》2020年第21期。

8. 《个人信息保护中检察公益诉权配置的根据》,《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CSSCI

9.《民法典时代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政法论丛》2020年第5期,CLSCI。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1期转载。

10.《论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主导地位》,《安徽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CSSCI

11.《检察行政公益诉讼中第三人确定标准论析》,《法律适用》2020年第11期,《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2.《网课推进法学教育创新》,《社会科学报》202042005版。

13.《论检察公益诉讼的证明标准》,《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8CSSCI

14.《刑事诉讼视域下的国家监察机关:定位、性质及其权力配置》,载《法学论坛》2019年第1期,CLSCI

15.《论监察留置权:权力属性、运行原则及程序衔接》,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9期转载。

16.       《我国“捕诉合一”模式的正当性及其限度》,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年第4期,CLSCI。同时,该文以《规范“捕诉合一”制度改革的建议》为题,被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编辑为《成果要报》第113期。

17.《论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被追诉人的反悔权——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愿性保障机制为中心》,载《政法论丛》2018年第4期,CLSCI。该文以《构建刑事公诉案件中被追诉人的反悔权的建议》为题,被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编辑为《成果要报》第125期。

18.《从“侦查权”到“审查权”——我国刑事预审制度改革的一种进路》,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CLSCI,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7期转载。同时,该文以《我国刑事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为题,被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编辑为《成果要报》第93期。

19.《我国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困境与出路——以新世纪以降相关文献梳理为视角》,载《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CSSCI

20.《我国刑事速裁程序迈向理性的崭新课题》,载《法学论坛》2017年第2期,CLSCI

21.《撤回公诉问题研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22.《我国刑事速裁程序中应当注重的几个法律关系》,载《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文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2016年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177月。

23.《我国逮捕审查制度中“社会危险性”认定之程序要件——兼评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逮捕社会危险性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5-9条》,载《政法论丛》2016年第5期,CLSCI

24.《惩治单位犯罪和维护企业发展二维价值之平衡》,载《楚天法学》2016年第6期。

25.《论刑事证据申请之裁判——以裁判标准之合目的性为视角》,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26.《法律适用及其正当程序》,载《人民司法(应用)2016年第4期。

27.《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构建》,载《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CSSCI

28.《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六百一十七条》,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CSSCI扩展版。

29.《论我国刑事预审制度的重构——以立案登记制的改革为视角》,载《学术论坛》2015年第4期,CSSCI

30.《社会主义司法程序的文明——以刘汉等案件的审理为视角》,载《楚天法学》2015年第3期。

31.《法国刑事预审制度的改革及其启示》,载《法商研究》2014年第6期,CLSCI

32.《资产阶级检察权的本质及其属性——从现代检察制度产生的角度分析》,载《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12期,CSSCI扩展版。

33. Hong Hao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CHINA: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AND APPLICATION PROBLEMS.EURO-ASIAN LEGAL FRONTIERS REVIEW:NOVEMBER 2013,84-10

34.《公益诉讼中检察权的配置》,载《法学》2013年第7期,CLSCI

35.《刑事诉讼安全价值与自由价值的统筹实现》,载《中国审判》2012年第4期。

36.《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性实现》,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重点问题研究(2011年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6月。

37.《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功能的实证分析》,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5期,CLSCI

38.《刑事案件财产执行制度改革确有必要》,载《中国审判》2011年第5期。

39.《新中国民事诉讼司法解释之演进》,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8期,CLSCI

40.《论我国检察监督制度局限性及其重构》,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CSSCI

41.《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善治》,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42.《论民事上诉立案的实质性要件──从上诉利益的角度分析》,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CLSCI

43.《论新时期我国仲裁司法监督范围的调整——以一组数据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CLSCI

44.《论我国检察人员在刑事回避制度中角色之转换——以审判中心主义为视角》,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45.《论法院对仲裁裁决的适度监督——以新中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演进为视角》,载《商事仲裁》2007年第2期。

46.《试论我国法学教育体制的重构》,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第3期,CSSCI扩展版。

47.《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分析》,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7期,CSSCI

48.《论专利侵权纠纷处理中的程序保障》,载《法学》2006年第2期,CLSCI

49.《论新时期我国医疗事故纠纷的特点及解决的重构》,载《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50.《民事诉讼中预决事实的免证效力范围研究》,载《江汉论坛》2005年第5期,CSSCI

51.《造法性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研究》,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CLSCI

52.《论我国民事执行救济法律制度之重构》,载《法学》2005年第9期,CLSCI

53.《略论律师赔偿责任的性质》,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4期,CLSCI

54.《新时期劳动争议的特点及其解决机制的重构》,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CSSCI

55.《刑事诉讼回避制度若干问题探析》,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5期。

56.《论判决的修辞》,载《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CSSCI扩展版。

57.《美国辩诉交易中的诚信原则》,载《四川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

58.《法律监督权的概念及其内容》,载《江汉论坛》2000年第3期(增刊),CSSCI

59.《刑事诉讼证人法律制度实证分析》,载《江汉论坛》1999年第12期,CSSCI

60.《贿赂犯罪的本质嬗变、成因及法律对策——英国反贿赂法律制度改革述评》,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3期,CLSCI

61.《一九九〇年全国诉讼法学年会证据理论组学术研讨情况综述》,载《江西法学》1991年第1期,第二作者。

62.《试论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证据量》,载《政法学刊》1991年第2期。

63.《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之证明责任研究》,载《法论》(现《西南法律评论》)1991年第1期。

64.《辩护律师证明责任初探》,载《律师与法制》1991年第5期。

65.《论律师在刑诉中的证明责任》,载《当代律师》1991年第2期。

66.《试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之证明责任》,载《江西法学》1991年第4期。

67.《我国民事法律渊源模式重塑研究》,载《政法丛刊》(现《行政与法》)1991年第4期。

68.《律师不应成为适用回避的对象》,载《现代法学》1990年第6期,CLSCI

69.《论我国法律渊源模式的重塑》,载《法论》(现《西南法律评论》)1990年第4期。

 


七、主要课题(纵向)

 

1.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应用研究课题《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研究》(2020)

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检察制度发展研究》(2019)

3.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项目《司法解释的规范化研究》(2017)

4.最高人民法院重大理论项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研究》(2016)

5.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造法性司法解释研究》(2013)

6.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建设工程优先权问题研究》(2008)

7.国家博士后资助项目《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研究》(2006)

 

八、荣誉奖项

1. 论文《我国“捕诉一体”制度的正当性及其限度》获最高人民检察院(2018)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 论文《公益诉讼中检察权的配置》获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3. 著作《法治理想与精英教育:中外法学教育制度比较研究》获(2008年)湖北省第五届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以及(2012年)“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4.论文《造法性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研究》获(2007年)中国法学会第一届全国中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5.著作《检察权论》曾荣获(2003年)武汉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奖。